牵引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同步发力,聚焦事关党和国家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多产好成果、多想真办法。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双方将继续加强交流互建和资源共享,推进双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多元化的合作,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十年来,物理学系创新发展,人才培育成绩卓著,学科布局日益均衡。

物理学系还开展一流社会服务,服务国防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医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他将踏着物理学系前辈们的脚印向前,也慢慢去迈出自己的脚步。他博士期间研究微纳光子学,对于后来创业所做的光谱仪、光谱技术来说,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有幸在80年代进入复旦物理学系学习,母系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也像一棵参天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他时刻牢记自己的系友身份,勉励自己潜心科研,能够为复旦星空的璀璨贡献绵薄的微光。
他回顾了自身在复旦物理学系的成长与发展,回忆了1982年担任系主任后的育人探索,衷心希望复旦物理人为国家科技的创新突破、领先世界贡献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系教师代表龚新高表示,70载的辛勤耕耘换来桃李芬芳,物理学系培养了近万名栋梁之材,为推进国家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剧中的灵魂人物、博医团领队颜老师的台词,也是全剧的最后一幕。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为人群服务的精神始终流淌在上医人的血液里,早在196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不同系、不同年级的青年学生组成指点江山医疗队奔赴贵州省最贫困的地区,用医学知识为当地群众解除病苦。在28年的接力传承中,他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跨越大江南北,走进大山深处,用脚步丈量山河,走过13个省市、22个贫困县,累计行程十余万公里,用无私付出成就了长达28年的奉献接力,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希望继续按照高起点、高品质、高标准的建设原则,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现场举行了简短的仪式。校长金力、副校长汪源源视察科研楼建设情况并参加结构封顶仪式。

11月7日,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科研楼项目顺利实现结构封顶。设计单位和总包单位领导先后发言,表示将携手打造社会满意、师生放心的百年工程。9时许,在各方代表的见证下,二号科研楼完成结构封顶。在工地现场,校领导听取了基建处介绍,察看了工程建设情况,要求继续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投控等的全面管理,确保项目整体如期完工。
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三栋科研楼自2020年3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科创办、以及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特别是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建设稳步推进,一号科研楼、三号科研楼已分别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9月结构封顶。1号楼效果图2号、3号楼效果图该项目由三栋独立科研楼组成,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此次二号楼顺利结构封顶,是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重要的里程碑节点。我校作为建设单位向所有关心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设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表示感谢,向参建各方和奋战在工地上的建设者们表达问候。
上海市科创办,设计、监理、勘察等参建单位相关领导和学校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仪式。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项目建成后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及其交叉等领域研究,为人类表型组计划、微纳电子与量子、脑与类脑智能及原创新药等平台研究提供空间载体。与会领导共同推杆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项目是复旦大学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学科平台和主动布局国际学术前沿领域投资兴建的重要基础工程
9时许,在各方代表的见证下,二号科研楼完成结构封顶。与会领导共同推杆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项目是复旦大学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学科平台和主动布局国际学术前沿领域投资兴建的重要基础工程。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三栋科研楼自2020年3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科创办、以及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特别是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建设稳步推进,一号科研楼、三号科研楼已分别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9月结构封顶。11月7日,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科研楼项目顺利实现结构封顶。校长金力、副校长汪源源视察科研楼建设情况并参加结构封顶仪式。我校作为建设单位向所有关心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设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表示感谢,向参建各方和奋战在工地上的建设者们表达问候。
项目建成后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及其交叉等领域研究,为人类表型组计划、微纳电子与量子、脑与类脑智能及原创新药等平台研究提供空间载体。在工地现场,校领导听取了基建处介绍,察看了工程建设情况,要求继续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投控等的全面管理,确保项目整体如期完工。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此次二号楼顺利结构封顶,是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重要的里程碑节点。
现场举行了简短的仪式。希望继续按照高起点、高品质、高标准的建设原则,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上海市科创办,设计、监理、勘察等参建单位相关领导和学校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仪式。1号楼效果图2号、3号楼效果图该项目由三栋独立科研楼组成,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设计单位和总包单位领导先后发言,表示将携手打造社会满意、师生放心的百年工程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群团组织的特色和优势,创新形式载体,开展教职工学习教育活动。
三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实实在在增强每一名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今年上半年的抗疫大战大考中,全校上下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和校园防控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她代表学校党委对过去一年教代会和工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向各位代表、全体工会干部以及为学校发展辛勤付出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二要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建设第一个复旦建功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四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有效发挥教代会、工会在学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各级党政部门要认真梳理、研究采纳教代会和工代会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将处理意见逐条反馈。詹璐代表第三代表团及其他代表团反馈讨论情况。
8日下午,复旦大学七届三次教代会暨十八届三次工代会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上,6家代表团进行大会交流发言,全体到会代表举手表决通过《复旦大学七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十八届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决议》。胡光喜代表第七代表团作汇报,就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学校实验和办公用房、人才引进、网上办事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更新和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焦扬强调,工会要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广泛深入地联系教职工、服务教职工。就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第一个复旦建设、迈向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各代表团积极建言献策。
第十八代表团代表、中山医院李耘结合各附属医院的讨论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大加深学校和医院交流合作,助推高质量发展。张建国代表第十一代表团提出两点建议和思考:一是在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过程中,要发挥复旦全学段办学优势。
大会号召,全校师生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报国强国使命,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建设第一个复旦,加快高质量发展,向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大学。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
教代会、工会要成为广大教职工之家,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加快推动年度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第一个复旦的建设要求,第十二代表团刘莉代表从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经费使用、日常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建议不断优化,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